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2035年船用燃油成本将翻倍

发布时间:2025-07-18 08:58:08 阅读量:223

航运界网消息,7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上海市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研制世界级高端装备、突破世界级核心技术、建设世界级韧性产业链、建设世界级旗舰工厂、培育世界级创新生态五大重点任务。



根据《方案》内容,到2027年,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液化气体运输船(以下简称“LNG运输船”)、双燃料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型比例达到80%,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高地,高技术船舶研制能力全球领先,LNG运输船、邮轮等研制能力显著增强,具备15款以上世界主流船型建造能力;打造世界级核心技术策源高地,先进技术创新力、行业标准引领力跻身国际一流,新发布10个以上型号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以上国家级中试平台;打造世界级韧性产业链集聚高地,总装牵引核心配套集聚,引育100家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升;打造世界级创新生态引领高地,支持引进3家以上国际重点机构,推动5家以上优质企业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研制世界级高端装备方面,《方案》对LNG运输船、大型邮轮、海工装备、特种船舶、未来船舶以及港口装备提出要求:

LNG运输船:具备年产18艘超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建造效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推动低温液货围护、输运、监测控制系统研制及装船应用,中小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水平达到90%以上,超大型LNG船配套水平达到80%以上,完成特大型LNG运输船设计建造。形成乙烷运输船、液氨运输船、液化石油气船等船型全谱系研制建造能力。


大型邮轮:建设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大型邮轮总装建造基地,加快开展大型邮轮设计,引育一批综合电力、轮机机械等核心系统配套企业集聚邮轮配套产业园,形成国际主流大型邮轮船型建造能力。

海工装备:提升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浮式储油再气化装置等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布局深海采矿全系统装备研制,重点攻关采矿船、深海采矿车等关键装备以及矿物输送、布放回收系统等核心系统,推动深远海装备海试验证。


特种船舶:强化破冰船、汽车滚装船、维保船等多型号特种船舶综合研制能力,突破海冰建模与冰载荷预报、滚装系统联调、远程支援等关键技术,支持大功率推进、高精度极地通导等核心系统配套。推动破冰船从中冰级向高冰级、中型向重型跨越,汽车滚装船向新能源车适应性改进,维保船多功能集成应用能力提升。


未来船舶:推动研发设计海洋核动力装置,加快形成海洋核动力装备建造能力。推进远洋船舶智能航行、自主决策等前沿技术研究,建设智能船舶模拟实训场,开展“船岸云”协同自主航行测试。


港口装备:研制高效岸边起重机、绿色轮胎式电动起重机、港口专用无人驾驶运输装备,实现核心零部件及自动化子系统本土配套。突破港口智能化作业管控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化生产调度和资源管理系统,研制自动化率95%以上的港口装备系统,实现港口装备国际市场份额第一。



建设世界级旗舰工厂方面,《方案》提出:

建设数字智能工厂:开发船舶设计大模型,推进船舶全三维数字化智能设计平台、复杂系统数字孪生体系研发应用。突破智能船体、智能机舱等关键技术,提升智能切割、智能焊接等关键工艺,研制应用高效建造智能装备,建设高效率智能车间和智能堆垛仓储物流系统,推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生产执行等数字化系统数据贯通,建立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打造船舶、海工装备、港口装备智能工厂标杆。


强化绿色工艺应用:支持船坞绿色改造和绿色设备更新。推进船舶设计制造协同管控,加强轻量化设计、模块大型化设计、无余量生产工艺和新材料应用。建立船厂供应链协同管控、碳足迹管控。推广绿色氢能消纳技术应用,推动新型环保水雾喷砂除锈、超高压水除锈等修船技术工艺革新。支持企业加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升级改造。


提升修理改装能力:扩展大型LNG运输船、大型邮轮、汽车滚装船等高技术船舶及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浮式储油再气化装置等高端海工装备修理改装及检验,打造新能源船舶改装和装备试验平台,强化双燃料动力、脱硫脱硝等核心系统改装能力,建设绿色智能船舶海工装备修理改装旗舰工厂,提供检测维修、系统升级等增值服务。


突破世界级核心技术方面,《方案》提出:

加强技术攻关:研究流体模拟、力学分析等底层技术,突破低温液货围护、电力推进、电磁控制等关键技术,布局智能航行、极地科考、深海作业等先进技术,推进低碳燃料动力系统、低温液货系统等核心配套研制,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等新兴技术赋能船舶海工装备设计建造。围绕智能制造与智能船舶、深海装备与资源开发等,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科研攻关。研发港口装备智能操作系统、重型自动导向车国产域控制器等关键技术与系统设备。


深化协同创新:支持优势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研发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结构分析等专用软件,研制船用特种金属、绝热材料等关键材料,推动综合电力系统、节能减排装置等关键系统装备实船应用,支持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建设。提高融合转化能力,推动研制满足特需场景需求的运维船、观测船、破冰船等特种船舶与水下作业装备等海工装备,保障特需场景功能实现与产能供应。


推进中试验证:建成陆上LNG低温工程试验中心,加快开展LNG低温液货系统装备中试验证。建设磁性控制、流体分析等实验室及中试基地,开展吊舱推进器、减摇鳍、电磁设备等关键装备中试验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海洋作业装备模拟与实验验证、船海智能制造与无人装配产线中试验证,深化绿色动力、远海保障研究。建设数字化制造仿真船舶智能制造中试平台,形成工艺技术研发、应用验证、装备测试评价适配验证等专业化中试服务能力。


建设世界级韧性产业链方面,《方案》明确:

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强化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总装牵引,围绕动力推进、甲板机械、舾装设备等通用系统,巩固提升大型结构件、船用电气设备、特种泵阀等通用装备配套供应能力;聚焦大型LNG运输船低温液货系统、极地船舶破冰系统、智能船舶自主决策系统等高技术船舶专用配套系统,加快推动低温绝缘模块、液货监测控制设备等核心配套协同攻关及产业化落地,实现高技术船舶核心配套产业集聚。


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提升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园发展能级,建设大型LNG运输船、大型邮轮配套产业园,提高园区数智化水平,推动园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技术改造。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企业、园区、投资机构等协同招商,促进内外资创新合作,招引船舶海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此外,《方案》还明确要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加强区域产业链联动、强化产业要素供给、加强产业人才保障、推进产城深度融合、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


作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核心基地,上海计划将长兴岛建设为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以充分发挥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础雄厚和优质企业集聚优势。目前,上海主要造船企业之一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5月19日正式搬迁至长兴岛新厂区,并正式启用。沪东中华造船此次搬迁与上海市长兴岛发展计划相契合,有助于上海市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集聚发展,打造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来源:航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