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媒體報導 > 正文

“搶塢戰”打響!船東警告:海岬型市場超1%運力將“蒸發”!

發佈時間:2025-05-09 09:31:00 閱讀量:201

對不少老齡化的海岬型和紐卡斯爾型船舶而言,今明兩年將迎來一場搶塢大戰。隨著幹船塢資源趨緊,這批船將不得不爭奪有限的塢修時段,有望對幹散貨船市場的運力形成收縮效應。


根據統計,今年將有超過10%的海岬型和紐卡斯爾型船齡達到15年,意味著她們將面臨強制性的特檢。疊加5年期和10年期特檢的船舶,這一比例將迅速升至海岬型船隊的23%,形成新一輪塢修高峰。




2020 Bulkers首席執行官Lars-Christian Svensen在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中坦言:我們今年已經親身經歷了幾艘船的塢修挑戰,幹塢搶修潮可以說已經全面啟動。由於商船每五年必須進行一次強制性的特殊檢驗,我們繼續看到幹船塢的數量大幅增加。


2020 Bulkers預估,僅塢修所造成的停航時間,今年和明年將對市場運力造成1.3%1.4%的額外損失。而這還未考慮到船廠擁堵和等待時間的因素,一旦這部分影響進一步發酵,將加劇市場供給面的緊張。



Svensen強調,航運週期往往不是因為需求端出了問題,而是供應過剩才導致市場失衡。從目前來看,未來三到四年船舶供應情況基本可控。現階段,海岬型新船訂單量僅相當於現有船隊的7.9%,創下歷史新低。與此同時,全球活躍船廠的產能仍比2008年高峰期低50%,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新船交付潮,市場供需格局因此具有較強韌性。


目前,2020 Bulkers旗下六艘船中已有五艘完成計畫塢修,最後一艘預計將在7月前完成。


此前,日本航運巨頭商船三井(Mitsui OSK Lines)也預判,由於船舶供應增長有限,未來一至兩年內大型幹散貨船市場將保持穩健發展態勢。


商船三井幹散貨業務負責人Kazuhiro Takahashi表示:目前船廠能夠交付的海岬型新船數量極為有限。據我瞭解,今年全球僅約35艘新船交付,遠低於歷史平均水準。他補充道,2010年前後集中交付的海岬型船隊現已面臨特檢期限,這些船齡達15年的船舶必須進行幹船塢檢修。



但當前大型幹船塢資源異常緊張,船東很難及時獲得塢期。Takahashi透露:部分海岬型船東還計畫加裝脫硫塔,這將進一步延長塢修時間。


根據規定,需要進行第三次特檢的船舶若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塢修將面臨停航。Takahashi強調:綜合這些因素,海岬型船舶運力供給正日趨緊張。



來源:海運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