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媒體報導 > 正文

中小型散貨船成香餑餑,中國船東開啟“掃貨模式”!

發佈時間:2025-05-23 09:35:24 閱讀量:243

在全球幹散貨航運市場復蘇跡象尚不明朗的當下,亞洲買家,尤其是中國船東,正在二手船市場上持續發力,尤其聚焦於超靈便型、靈便型等中小型船型。多家國際船舶經紀機構最新報告顯示,中國買家不僅保持交易活躍度領先,同時也帶動中國建造船舶在市場上的回歸,凸顯出其在全球航運格局中的戰略韌性。



中國買家活躍度持續領跑

船舶經紀商Doric Shipbrokers在最新週報中指出,來自遠東地區的買家正加劇對在售船舶的競購,支撐了當前二手船價格維持高位,即便市場整體行情並未出現明顯反彈。該機構特別強調,亞洲買家之間的競爭,已成為維穩船價的重要力量。


WeberSeas也觀察到類似趨勢,稱中國船東繼續引領全球買賣船市場,而其主要競爭對手——希臘船東,則普遍採取觀望策略,買賣操作更為謹慎。Hartland Shipping Services則指出,儘管美國近期對華貿易政策風向趨緊,亞洲買家卻依舊是最為積極的市場參與者,形成某種政策與市場邏輯錯位的反差。



從近一周的市場交易來看,中國買家購船範圍廣泛,涵蓋從2010年建造的海岬型船,到船齡超過20年的老舊巴拿馬型,以及超靈便型與靈便型等中型船型,顯示出其在不同資產類別上的靈活佈局。


同時,越南與印尼等東南亞買家也表現出強烈購船意願,近期已有多筆交易涉及超靈便型/極靈便型及靈便型等船型。根據Allied Shipbroking數據,過去12個月,中國買家共計收購了195艘幹散貨船,遠超其他國家,越南則以26艘的成交量位列前五。


小船型受益美港附加費政策緩衝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國關於港口附加費的新規逐漸明朗,小型幹散貨船正成為交易市場的新焦點。此前市場曾擔憂美國將對中國建造船舶實施更嚴厲的附加費用,但實際落地情況顯示,新規對海岬型等大型船舶影響較大,而靈便型、超靈便型及部分極靈便型(載重噸小於66,000噸)則基本豁免。



Allied Shipbroking分析稱,這一政策差異正推動超靈便型板塊出現交易回暖,過去一周內,市場已有至少五艘相關船型成交,另有多艘正處於談判階段。WeberSeas特別指出,多艘57,000載重噸級的超靈便型船型近期完成易手,部分原因即在於市場重新評估中國建造船隻在未來市場中的價值與政策風險。


根據Allied最新數據,2025年迄今,超靈便型/極靈便型船型繼續成為船東最青睞的資產類別,至5月第一周,該類船型累計成交已達66艘,居各船型之首。



來源:海運圈聚焦